十二 13

常有家长满脸羡慕地谈及自己的孩子如何敬佩老师,其实小孩子很容易崇拜,对老师来说让学生和他熟悉并喜欢他显然比单纯的崇拜更真实和有效!

下面是张天光同学[少二十]的一篇随笔,感谢他对我的观察,这也让我也回忆起很多事,转发到这里留个纪念。

qiusir
written by 张天光

我在试读的时候知道了qiusir。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幽默!!

记得试读时,第一天的第二节课,一位个头不太高的、戴着眼镜的老师,走进了教室。我看他还有点像一位高年级的学生呢。他就让我们叫他qiusir,而不是诸如“邱老师”之类的。qiusir是来教我们物理的。

上课之前,他先用几个小游戏把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整得够呛。其他的同学则因为那个被整的同学而感到有意思。qiusir就是这样和我们打成一片的。他还在讲课的时候加了一些放松精神的,比如,根据目前讲的内容说一个小故事,给我们找点乐子。qiusir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而不是一个使劲批评、纠错的老师。

进了育才后,虽然qiusir没有教我们物理,但是我们还能在某些地方见到这位幽默的老师。如果同学们见到了老师,也许应该说“老师好”。而如果见到qiusir,很有可能会说“Hi qiusir”之类的。

qiusir另一个使我们喜欢的原因,是他会在同学答错问题后,开玩笑地“捅”那个同学。因为旁边的同学看到那个同学被qiusir“捅”了,会开怀大笑。那个被“捅”的同学也会感觉到很……快乐,因为很荣幸的能被久仰的qiusir“捅”一下!

上了育才后几个月,我被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推荐去参加qiusir的选修课:数理探究。我觉得太高兴了,可以去久仰的qiusir的选修课了!

其实那个选修课并不是算题、算题、算题,而是利用电脑进行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研究,而且以数学居多。不知道为什么qiusir要教这个选修课,他可是一位物理老师!

有一次,qiusir给我们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他问我能不能做出来,我说快完事了。qiusir说,你吹,你吹,这么小就会吹……我觉得太有意思了。最终我还是做出来了。qiusir感觉到“非常的惊讶”。后来,qiusir发现我在这一方面还是挺好的。(我没吹啊!)他叫一个同学的时候爱说“那个boy”之类的。总之是非常的有意思。

我还在网上看到过qiusir的网志,看到了他和他的同学们的一些作品。我还发现qiusir还是很爱写诗的,在数理教学方面很有研究,尤其是数学。我觉得qiusir还可以做一个挺好的数学老师呢!

这就是目前我所认识的qiusir,也许时间长我还会认识到他更有意思的另一面。

·适应性学习结束了!

十二 11

经姜平和赵洪刚两位老师的举荐,张天光同学破格参加数理探究选修课程,他在选修课上的表现的确让我惊讶,11岁,对问题的好奇探究的热情思考的习惯以及研究的能力等等都让人称赞…很多问题都能通过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给出答案...和成禹一样成为老师的骄傲。

社会上大人对于孩子的评价多参照过去和墨守鼓励的原则,所以常有“这孩子真聪明”的表扬,其实笨的孩子极少。相反强手云集的少年班里却少有如此的表扬,而如天光同学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也并不多见。


张天光,男,11岁,身高150cm ,体重58 公斤小学就读于沈阳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2005年考入东北育才学校少儿班。
2004年参加全国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成绩名列辽宁省赛区第一名;
2005年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一等奖;
2004年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二等奖;
2002年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获二等奖;
2004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演艺新人钢琴比赛获银奖;
2002年参加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获优胜奖。
……

他说自己喜欢读书、下棋、计算机、数学、音乐、旅游、玩电脑游戏、制作Flash游戏或制作与数学有关的课件;
他说自己不喜欢体育运动,但喜欢滑旱冰,不喜欢做学校的作业,怀念小学时老师因考试得满分而作业经常免写的经历。(看来我们眼下的教学方式的确应该有更大的灵活性)

专门为张天光同学建立一篇日志,不完全是对他的赞美,更多的是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和更严格的要求,相信天光同学明白已有的成绩属于过去,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迈出愚钝的第一步的道理。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无尽的快乐,也必定有无法预料的曲折和艰辛…老师们相信你,也很高兴和你一起走过。

让梦想和心愿一起飞,让我们一起加油!

十二 11

今天学生A抱怨,qiusir,就怪你,上次你说我们“聒[瓜]噪”,考试拼音我就添了gua,结果被老师骂...
的确是我所错了,连我办公室的语文老师也以为是聒[瓜]噪,查了字典才确信是聒[郭]噪!
学生补充道,我老师说完我后,上课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这个字念瓜不念郭,把她都给弄乱了:)
读错字的后果很严重,不仅误人子弟,还误人老师啊!

不知为什么,最近发现有些字词的发音越来越不自信了,好像不完全是小学基础的问题,看来不仅要多动动笔,还要多读多听。

十二 09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居所,人生的轨迹似乎也因地球而存在着某种宿命。
球体上最简单的路径是圆,尽管有大小圆的分别,而沿着某一确定方向的追求,无不终点回到了起点,即所谓人生的圆满。人生的平坦如沿某一经线或纬线的运动,而人生的挫折无非是球面上轨迹的曲折和复杂,失败也只是迷失在某一角落找不到回家的路。

月亮作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忠诚地围绕着地球旋转,而球上的人能看到的却是有圆有缺,月亮还是那月亮,人或许有所不同,不过真正的变化的是彼此位置的不同。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让地球上的人终于弄清楚了地球的自传和公转,不再自以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并没有完全摆脱因为居于地球的特定视角带来的思维定势。

井底之蛙的可悲不在于看不到广阔的天空,井口可以让想象去拓展;井底之蛙的可悲也不在于看不到阳光,正午阳光足够温暖...井底之蛙的可悲之处在于试图正视太阳却常被灼伤双眼,却无法想象日出的温暖和日落的光辉。

人生活在球上,生命的轨迹因为球而存在着某种宿命,人的思维也有着因为球的视角产生的定势。而我,则生活在球上的井里,狭小的井口也有机会看到太阳却不能正视它的脸。

十二 08

受冬云的委托,继上次世界物理年活动,于明天下午阶梯教室作有关“学法指导”的讲座。但愿到时自己感冒的症状有所好转...

update:因故推迟到下周进行...[周五/16日下午阶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