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usir:早就知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最初读起来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小说,而当做小说来读,又觉得更像导演分镜头的剧本,不时呼应的比喻,有如有韵律的节拍。和一般的故事通过结局让人难忘不同,米兰·昆德拉更像是一个能编织、搭建、雕刻和组合的能工巧匠,那震撼来自细节的精妙和整体的和谐。阅读过程中,作者还身兼陪读者,时不时打断一下来分享自己在此处的感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ilan Kundera著 许钧译 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后定居法国。
一、轻与重
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
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负重。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是在。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einmal ist keinmal,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
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飘来的孩子。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他同特蕾莎已经生活了七个春秋,此刻他才发现,对这些岁月的回忆远比他们在一起生活时更加美好。
没有比同情心更重的了。哪怕我们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别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更沉重。
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
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天神阿特拉斯一样。贝多芬的英雄,是托起形而之上重担的健将。
在物理实验课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验证科学假设的准确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