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课堂上我对着一个淘气的学生说,“你并不是土匪,你只是诱饵。”因为他让一个看似老实的学生也跟着淘气起来。过了一会,我的一句什么玩笑让另外一个一直沉默的学生突然活跃起来,局面甚至有些失控。混乱中,刚才被说的淘气小子突然对着我说,“qiusir,原来您也是一个诱饵。”无语。哥不是土匪,哥只是诱饵。

所谓庸俗的不仅是一部分人的需求,而那些真正能谈得上庸俗的往往是很大一部分人的需求。高雅的自然是曲高和寡了,不过,奇怪的是更多的人更愿意让自己原本庸俗的需求刻意表现得高雅一些。于是就会有那些被冠以高雅的往往就是最为庸俗的了。

教育会给予学生很多,比如知识、技能、情感...但最教育不该给予学生的是直接的结果。教育也会剥夺学生很多,比如睡眠、运动、游戏...不过教育最不该剥夺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快乐。时下学生最为缺乏的不是方法,也不是形象的表述...学生最为缺乏的是独立的、长久的持续思考。

和脚踏实地相比,我们一直夸大了理想的作用,时下我们还夸大了创新的意义。芙蓉姐姐和凤姐该是国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极端范例,是理想和创新的直接受害者,不,或许是受益着。

所谓智慧,如果尝试想象一下它产生的环境,我们就不是完全的褒扬它了。纯粹理性环境下是不需要智慧的,一切都按部就班的。所谓智慧不过是是非理想环境下的社会选择而已。

对于前行,你选择的是爬是跳还是飞呢?我本人是习惯了爬的思维,没有跳跃的经验,更不具备飞行的条件。飞行需要的是技术的支持,而跳跃需要的是技巧和时机,但爬行是最为简单。跳不上的金字塔,但爬可以。

18

冰封了河面,却通了两岸。有了最宽的路,走的多的还是原来的那座桥。多少年后再次走在宽宽的冰面上,不时还有童年记忆中的脆冰声,只是不见了滑冰的童伴...河面上放风筝,光是看着就很过瘾。

猴子在进化成人之前,无论是在体貌特征还是生活方式上,与动物该没什么本质上的分别。而进化成人的过程不仅是外在的慢慢的彻底改变,伴随着的更是内在主导需求上的极大不同。而人与人的不同一部分体现在外表,更多则是需求分布上的不同。尽管人与动物有明显的外在不同,但也偶有与动物内在最大需求的一致性,也就有了衣冠禽兽的说法。

内在需求决定外在审美。话语权多被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把持着,劳苦大众能选择的或是附和或是沉默了,而时下的网民该是个夹心阶层,多少能和麦霸有一抢,不过他们所拼来的不过是发声权了。和把持着话语权的既得利益相比,他们是大众,和真的大众相比还是小众,自然还不能完全代表大众的需求和审美。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就有既得利益的定调,也有小众的吵闹,但春晚本身已经汇集了大众的审美了。

想想小众最热衷批评的春晚和教育,责难和抱怨都忽略了进化的阶段,就说今年春晚那7岁沈阳小姑娘王仙妮表演的《倒背百家姓》吧,很多人批评那是误导,但试想应试教育下有什么比记忆力更实效的本领呢,而对一个家境不好几近寄养的孩子,亲朋帮她树立所谓远见的理想又能是什么呢?况且我们时下的社会还不是创新的温床,更少有人体会到创新和创造的好处,反例倒是不少。

回到开始进化的话题,想让猴子对火不恐惧,那需要进化的漫长等待。这还是一个对火恐惧的年代。

音频片段:需要 Adobe Flash Player(9 或以上版本)播放音频片段。 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本。您需要开启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支持。

17

14

又过年了。在别人赶着进门回家的时候,我却赶着家出门…

前面的路越来越宽,眼前的车越来越少…我是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道路宽阔没有车的地方,一个四通八达没有红灯的地方,一个高楼林立没有遮挡的地方,一个树木丛生有水的地方…就是为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让我的窗对着夕阳,让我的家五面都有风光…

我就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躺着看日落,躺着看星星闪烁。
此刻,浪花在浑河里定格,却在我的心里翻涌;此刻,白雪在路边堆积,却融化成我内心的雨季…静了音的电视直播,最大了音量的音乐广播,用电脑阅读资讯,用手机接送寒暄…孤独也喧嚣,闭塞也通达。喧嚣的人群里总有孤独的心,孤独的心也总能遇到孤单的路人,孤独从来不就孤单。

鞭炮的锣鼓喧天,礼花在天上争奇斗艳。关上我的灯,打开我的窗,让你的精彩透过来…家是越来越宽敞了,心却越来越拥挤。我就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

04

昨日在一题目中大家对正方体、立方体和长方体界定有所疑惑和争论,今日有三个小探马来报...两个小家伙访问的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得到的结果矛盾;另一同学查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当然第三个同学得到的结果的可信度更高一些了。传统很多时候更有效也快捷。

在讲解场的概念前,和孩子们先提到了熵,分享大学时的一些趣事...有学生马上就用手机查阅了熵的定义,不过仅仅是念了一下定义,让我想到李政道多年前就提到的信息不是知识。但获得信息的快捷和准确的确令人惊讶。不过后面的这两个家伙用手机看体育新闻和玩游戏的习惯似乎更让人头疼,似乎信息的害处更大,至少眼下看。

相比来说,女孩子对手机的应用更多是局限在短消息的沟通,也更听话一些。但也有另外的特征。前排五个小女孩,在讲解电路和家庭对比模型的题目时候,不经意知道了里面有三个是单亲,相比我的错愕,她们倒是很坦然...这让我安慰些,看来是我out了。当然我也好奇单亲家庭的男孩和女孩比例...

教室里如此的乱象很能体现中国当下所谓的社会发展了。至少让我们明白发展不一定代表着进步,至少发展带了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