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09

无意间看央视阿丘的节目才知道了小鸿儒的事,事情大体上是这样:
大学学历的小鸿儒父亲侯波原本是医生,年前下岗、离婚后在家作全职爸爸,两年的时间对儿子侯鸿儒进行近乎封闭的私塾式教育而引发孩子抚养权案。Baidu了一下,原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有报道:[CCTV][BTV]

某种情况下,胜利的姿势是当事人内心情绪的宣泄,而于另外一方或说是一种叫嚣。这是法庭宣判父亲获胜后的画面,媒体聚焦下的冷漠和嚣张与那稚嫩的面孔很不相称。

媒体多从法律或是私塾教育的层面报道,而我感兴趣的是人造神童现象及其透射出教育的导向问题。这个号称能够阅读《ChinaDaily》和很多古文典籍的的神童,说来要报考文科大学,还要破10岁大学生的纪录…“我现在的思想深得不得了”,“再过半年就成了”...

一会朗读英文报纸,一会又引经据典,小家伙表面的博学却透着不相称的冷酷,而所谓的信心多是固陋的自我膨胀,作为监护人的候先生更是面对被媒体包围的报道喜上眉梢,情不自禁和孩子说“你这小子成了”!?侯先生真以为人的成长如电影里所谓功夫的修炼呢,而人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苦恼,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障碍,人生路上尽管不会到处都是沟壑,但也从来就不止一个山丘。

我们常说信心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一点信心的火种会点燃一生,同样,某种情况下的信心也会让人自焚。所谓的信心被过度的放大,导致内心的膨胀,迷失了双眼,不顾基本的事实义无反顾地张扬着愚昧和鲁莽... 竟然也口口声声说国家的教材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而如此教育下的孩子的结果怎样呢?我看只剩下个性了。

当下的孩子,找一个笨的远比找一个聪明的困难得多,我们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就是你不比别人差,至于强到哪里,最好不要勉强比较,因为你的优点必然伴随别人的另外一个优点,也就是自己的不足了。以我十年的超常教育经历,应该说从来就不认同神童的称谓,而所谓的神童,无非是孩子的家长或老师把自己当成了神,至于那孩子是不辨是非的,更不消说是对神灵和鬼怪的区分了。

看看这两个父亲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是大学毕业,但对于自己的工作,不,根本没有自己的工作,一方面对工作中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就少有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又凭空想象着所谓完美的教育。不完整的生活,不完整的教育,成就不完整的人生。选择了就该义无反顾,很多事情是这样,但作为教育的过程,人的完整性上重于他的特殊性。这里牵涉到道德伦理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们没有办法去责怪那个天才的父亲,更不忍心去预言那天才的未来,但这一切都是他们生活的体现,也是他们寻求生活突破的一种方法。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要好的教育,好的生活先!丰富的生活才有可能是丰富的教育,单调的生活必然是单调的教育。

小鸿儒想考文科大学,想破中国的张炘杨的9岁的纪录,要知道很多纪录是没有意义的,而学问这东西更不是文科理科那样的界限,对于教育的讨论,我们不能脱离当下的生活状况,一心奢望理想的教育的人如果还没有真正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无非是穿着高档的西装赶着牛车做农活...

很多人以为曝光率能够实现所谓的成功,每个人都有个明星梦,有的人想通过演技,有的想通过唱歌,而有的人想通过孩子..不知道人走茶凉的是什么样子呢。被炒作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了,记录在不断地刷新,以前我们有亩产万吨粮的先例,看来在教育上,离出生就达到博士水平的目标不远了。我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却不愿意看到这一天!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教育方法的一再突破,也是取决于我们博士生水平下降的速度了:)

对于教育,我们永远不能忽略这些...
■信心有时会让人自焚
■教育是生活,什么样的生活细节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有其全面性和终身性

小鸿儒日记摘登
□我胆子挺大,在法庭上敢于跷着二郎腿坐着在那儿看。
□这几天真是与法律来了一次“大接触”。我努力准备等9月19号(法院宣判)再次露脸。
□我的思想正在逐渐加深,开始喜欢《电脑商情报》了。《视听英语》、《英语世界》都已不够分量了,只有《英语文摘》够分量,要“吃掉”《英语文摘》。《疯狂英语》现在也小事一桩了。
□与时俱进。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我现在开始对电脑感兴趣了,晚上爸爸让我读《英语文摘》我又想打电脑了。再战上10天宣判完了我们就有钱了,玩的时间会比较多了,英文是现在主要的攻击目标,数学一点就行了。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