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应周绍强校长(@mrzsq0813)邀约,昨天(2014/03/26)下午去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和那里的百余位教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其后又聆听了邢校长等的热心介绍,一样深受启发,并大受鼓舞...


讲是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我讲座的一个重要观点,所以很感谢那份信任。至于讲稿的整理,每周15+2的课时,高三忙碌...不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只能蜻蜓点水,一些以前讲过的就省略了,有兴趣的可以参看这里的列表[?]

"I am an open book"原本是电影《修女也疯狂2》里的一句台词,是说问心无愧坦然面对。其实觉得直译也好,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讲座是阅读的状态也是彼此书写的过程。“I am a blogger!”在blog的翻译纠结在是博客还是网志的时候已经在写了...

外出讲座次数较多,但每次讲座我都试着换一个新的题目,新的东西并不多,但一个新题目往往是一个新角度,总多一点新的思考,对自己是多一点收获,对听众是多一点激情。淡化文理是一种趋向,针对小学教师而选了这个题目有一点也是想说明信息技术正荡平学科壁垒和年级差距。或许对某些同事心理上是一个挑战,但我有信心表达清晰我的观点。

十七年前我也算是小学班主任呢,那时候孩子进入少年班也就十来岁,现在他们不少都成家立业了...虽然是高中部教高三的,但我们的确是同行:)

关于笔视无尺之徒,是说作为教师要从条文细节上约束那些粗心的孩童...

办公室答疑一道题目有争议,学生用我手机马上找到网上的相关消息,原题缺条件...
信息技术发生变革的时候也是认知方式发生改变的时候,认知方式方式改变的时候也是教育方式发生改变的时候,教育方式发生改变的时候也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时候...

“多样性指的是学校课程的宽度应和深度相结合。除了提供普通课程外,必须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之可以更深入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GLaD构造,吴培构造,到白朗松定理,七年,小三五岁,三百年,小几十岁,技术的发展,认知的方式变化...古今中外!

queSTion问题是师生的共同寻找!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是彼此以问题为中心!
教学过程是一种相互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博学的教师离问题更近一些,看得更清楚些。但这个过程师生的质量是有变化的可能,也有学生看问题更清楚的时候,师生角色互换...

没有引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活动不是教,没有引发老师重新看待问题的活动不是学。教学如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但教学等大!
‘Don’t worry about doing researchJust search.

前些天拍的一张照片,当时的题目是小树也骄傲,看起来顶天立地,想起来饱经沧桑,于自己有一比。不过冷静想想,高达那不过是一种视角,放到远处远不及一个火柴棍大小。照片上的高大不是真高大,教育的理论听起来合理并不是正确。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更提醒应该跳出那些框框来思考~

数理模型的教育漫谈,之所以选了这么个题目,也是梳理后的一个侧面:
电路模型,迭代模型,中点多边形,蝴蝶定理,五理认知,双星模型,相互作用力模型,透镜模型...特别是双星模型是最新关联到的,有时间会再细化下...

原文地址:http://www.qiusir.com/?p=5827

On this day..

One Response to “数理模型的教育漫谈”

  1. qiusir Says:

    http://www.neyc.cn/Item/1602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