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Turning Learning Right Side up, Putting Education Back on Track
|谈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培训楼4楼报告厅

求师得动态数理主持人姜平老师演讲pdf
姜平:我的教育技术之路 (6238)
求师得数位学习召集人李海妹老师演讲

早在2013年暑期全国大中型城市教育技术应用大会上[?]有幸结识了符泰民院长;而有关此次报告的沟通大概是半年前,漏接穆道欣书记电话时我在电影院,打回去时他在厨房;过去1年来教育局王敬涛处长和黄艳副院长对求师得数位学习的推动给予了最直接的支持;这几天赵海千主任和王欣老师也很耐心帮我们落实了报告会的细节......


很感谢大家能来参会。“听正确的废话”和“走庄重的过场”似乎成了对教研会的成见,今天来的也未必情愿,我们在学校里忙着期末的复习,天天五校联考试题的很难有大块时间准备报告,不过我还是相信坦诚的表达会让有效的沟通发生。

我敢于在这里提出所有教育最重要、最有用的规则吗?这不是节约时间,而是挥霍时间。---Rousseau

有人说天才是有点二的人才,我们的团队是“以表扬为职业”的 “二表人才”,相互表扬也自我表扬。教超常儿童的姜平老师横跨初高中,精通多种数学软件;原本在大学任教的李海妹老师热心教育、酷爱读书并学以致用。他们都在学校满工作量的情况下还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教育创新,提高自己也帮助他人。

接下来该自我表扬了:
年幼而孤,吃百家饭,读破旧书,上北师大,读物理系,从事优才教育......
关二代邱发文者邱发才。关是山海关的关也是关心的关,本以为是发财的才,后来意识到是人才的才。
“读文章三五篇得一两句
 教学生七八届渡六拾年 无事稍酒”,3512786049的顺序大体反映我的教师生活。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为教育正轨,让学习复位”。为免于“自不量力”的成见,有必要先解释一下。
首先这只是本学期我读完的几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本的书名直译。杨彩霞把阿克夫和格林伯格的书翻译为《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或许有出版社销售的考虑(后面不少的观点与其说是从本书得到启发,不如说找到共鸣)。教育有其连续性,最多是不可导,革命一说过于惊悚,也好奇平日里热衷喊革命口号的是否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前不久去乐山开会,幸会台湾清华大学的全任重教授,当我们抱怨GeoGebra等软件少有汉语的说明书,他说他学生也这样抱怨,不过有学生却说“我们就是编写说明书的”。全教授说“说明书本来就是应用者来写,不是开发者的事。”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书本来就是我们来教的,如何教书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对教育的热情不该局限于对那些从不教书的人喊出的革命口号激动。

台湾清华大学全任重教授在给姜平吃小灶。想当初我们上5楼下5楼上5楼只为追全教授的讲座
作为一线教师,勤奋和踏实更为本色,虽然我们主动找寻工作意义也分享收获的乐趣,但并无改变世界的雄心。这略显夸张的标题语境是“为我的教育正轨,让我的学习复位”,综合着理解这也很合今天报告会的主题,“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我今天的发言共有五个部分:
1需要重塑的教育价值观、2教师首先是被尊重的学习者、3信息技术加速“学习复位”、4数位学习为“教育正轨”、5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

一、需要重塑的教育价值观
“总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竭力。”我不懂政治,但觉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F.H lderlin)这话很适合某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和老师看看。当今的教育我们是有太多的不作为还是侵扰得太多?(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人对孩子创作的各种指责......)


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Muriel Spark(穆里尔·斯帕克 英國文學家)

最近看到一则“美国科技公司钟爱印度籍CEO”的报道,谷歌、微软、百事可乐、万事达卡等CEO都是印度籍,这让我很是好奇。阿克夫在书中提到,印度宪法中使用14种语言,但没有一种语言中有“教”这个字,而是有“学”。印度有民间传说,教导孩子时若不考虑其本能,结果就会使孩子像关在笼子里的鹦鹉,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只能不断重复主人教给它说的那些话。而苏格拉底创造的教育一词(Education的词源拉丁动词“educere”)本意是“领出来”和“唤起” 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所关注教育的意义是唤起每个人内在潜能的终身过程与现在的教育现状差距很大。阿克夫(Russell Ackoff)直言:正是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使他们认为自己能施教。只要我们拥有这种傲慢,我们将永远不会理解教育的实质。“人在学习时,不是因为他被人施教,而是因为他自己在学习。”


“学术能力强的儿童常常不会发现自己其他的优势,学术能力弱的儿童可能具备其他潜在的潜能,而这些儿童都接受了全部的教育,却不曾了解自己真正的才能,于是有了很多人在摆脱了教育经历的阴影之后才能获得成功。这就难怪教育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亵渎了的词语。”从前面Laura提到的Ken Robinson这话中不难理解教师这一职业何以顶着光环却被妖魔化了。生活中常见小有成就的人对学童时的调皮津津乐道。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先谈谈需要被重建的教育价值观。

喊很多年的教育以人为本依然妄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知道这是无知还是野蛮?虽然现在的教育还没有看到更多有效的行动,甚至是深入的反思。但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事件让人们更关注食品健康,也更愿意花高价吃天然健康食品。“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广告很是深入人心。想到我们教育价值观的重塑或许就是要从餐饮开始,这让我很是乐观。

二、教师首先是被尊重的学习者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no one is watching.” 用Teach替代美国棒球明星Satchel Paige名言里的Work\Love\Dance,我们不难体会当下教书的不易,这是份需要掂量薪水的工作、是常被伤害的善意和不经意被监视的表演。教师在课堂上大谈博爱和勇气的时候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教育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本真为本,这里也包括教师的个性。现实中见多了对大树的滥砍滥伐者大谈爱护树苗的精分。

时下教师职业的风险不仅仅是要在独生子女面前控制情绪,教师的职业风险更在于长久呆在认知的舒适区内,被大纲约束成了最偏科的学生。“教育中,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死气沉沉的事实积累起来的那么多的无知更令人震惊了。” 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Henry Brooks Adams的话也是提醒,教师同样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受害者。搏命的应试环境让教师不会学新、不会破旧、不会再学习。本身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却更有成为文盲的危机。当很多人摆脱了教育等到了自己的成功,教师却只能一直处在这样循环中,教死书、死教书和教书死。

"The illiterate of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unlearn, and relearn"(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能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新、破旧、创新的人。)---Alvin Toffler

新学年第一课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尊重老师?传授!再问为什么要尊重父母?生养!难道尊重仅仅是因为给予了吗?反过来看,父母的生养并不是因为你的完美,教师的传授也不是因为你的优秀。或如父母未必要一定有权有钱一样,我们是不是对教师在学术和情操上有太苛求了?我们教育学生爱护身边一草一木,作为学生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的教师被尊重还需要什么前提么?


尊重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问题。古语“亲师信道”让我们把尊重上升到认知的一部分。也经常听人说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关于师生关系我有个物理的双星模型:queSTion是师生Students and Teacher的运行中心(双星模型...)queSTion问题是师生的共同寻找!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是彼此以问题为中心!教和学是相互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才是教,触动教师的教才是真正的学。

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尊重和爱戴的人沉浸在给他们带来极大满足的活动中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并试图仿效他们。作为最有成效的激励者,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从教师自身考虑,也是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加速“学习复位”
从教近二十年,视线几乎没有离开过教育信息技术。翻看2004年广东顺德一次会上我发言的题目“坚持才能改变”,十二年过去了,自问我还在坚持自问我改变了吗?

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除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10年里,我们的学校机构将会得到彻底改造。”100年过去了,从广播、电影、电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不难预见电脑和网络对教育的预想和实际,他们更多是改变生活。其实对学校教育影响明显的反倒是那小小的计算器。

iPhone热卖之前,苹果公司很重视教育的市场,比如曾经有ACOT(明日苹果教室)项目,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苹果的教育理念“人只有一次机会”。回顾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桑新民教授,是他给了我那一次机会。介绍我几何画板并给了我教的机会,让我在最具有学习热情的时候意识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后来发现法国文人儒贝尔(Joseph Joubert)的名言“To teach is to learn twice”感同身受。


我个人最重要的文章是1997年发表的《动态开放环境下数理探究及创造力培养》。巧合的是斯洛塔等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了WISE(Free 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项目。
后来我搭建了“动态与创造论坛”汇集了国内很多顶尖的板友,多种原因导致我停掉论坛。前不久收到张景中院士的邮件还提到这件事:…...《求师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网站(论坛)的消失是我国数学教育技术领域的一大损失。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些优秀的东西被淘汰。

我最值得骄傲的教育成就不是学生物理满分,不是课代表考了状元,不是带的班级平均分第一,是蝴蝶定理的推广。发现蝴蝶、创造蝴蝶、解放蝴蝶…这是高于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荷兰院士费赖登塔尔(Freudenthal)(他倡导:现实、数学化和再创造)“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是真正意义的再创造。


“既然数学对理解自然科学等具有中心重要地位,因而我们再次强调需要把数学与这些学科以综合的方式去教。在物理等学科中,大多数具体概念都可以用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实验的和数学的-来处理。综合的方法表明,一个现象的数学描述具有阐明和加强的效果。”1985年启动2061计划(哈雷彗星在2061年会再次光临地球)上的这句话几乎是动态数理综合课程开始的最初缘由。知识本没有界限,有了laura等人的加入,们尝试更大跨度学科的合作。

这个号称“终极的科学计划”(中国科协的2049计划)另一段话是我们最近推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需要对微分和积分足够熟练和有经验,以便能够把科学定律以更为普遍的微分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越早懂得为什么可以从这些方程有力地描述基本物理事实,就越早地除去一大部分笼罩着科学的神秘色彩,因而使他们感到学习科学更轻松。”用软件(app)用更强大的数学工具解决更一般的物理问题。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平坦化或如有了很好的交通工具方便畅游世界一样。

2004年前后开始接触到Merrill的首要教学原理,先是尝试着用到选修课,后来部分引入到常规课堂,再后来有了“古今中外”的迁移。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挑战“激”活“旧”知识是“古”、通过原型“启”发“新”知识是“今”、通过探究“用”脑“中”知识是“中”、通过共享“整”合“外”部知识是“外”。


教是有限的传递,学有无限的可能,让学习复位。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 (George Polya)One of the best ways to lean anything is to teach yourself.(Giles Sutherland Rich)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the best way to teach is to keep learning.(Frank Oppenheimer)
我很赞同这三重境界,想起曾和年轻老师分享过“不会,一教就会了”的经验,“自己发现、教自己和自己教学”是我眼里的认知的三个内循环。

让静止的理解动起来也是一种静态,借助信息技术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找不变才是动态,多维动态是包括认知的内容和过程。作为学习者的教师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复位的课堂才是翻转的课堂。

四、数位学习为“教育正轨”
真正的教育导致不平等的出现:个性的不平等、成功的不平等、才赋/天才的极度不平等。因为不平等而非中庸、个体优越性而非标准化才是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E·Schelling (E·谢林)

选修课上相对开放的环境里,你会发现有的学生很轻松完成有的学生要一学期的工作。数位学习放大了学生的差异,但可以通过选择的多样性实现异彩纷呈的真正公平。
想来如果不是在被落后的学习观的束缚,那些还固守着旧有的教师恐怕连给学生当学生的资格都不具备。这甚至让我想起那幅只有狮子不知道它可以轻易扑倒驯兽员的漫画。

欧美教育界有几句很流行的话:前代的教育是先生教学生,现代的教育是学生教先生。这话初听得觉奇怪,其实大有道理,是教训式的教授法和启发式的教授法不同的解说,是新教育的精神所在。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教师不再是舞台上的圣人而是场边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 not sage on the stage)。陈独秀1921年的话让我们发现改变教育要比建立一个新国家要困难。

一方面,生活在工业社会的我们用农业社会的方法教育学生,却告诉他们现在是信息社会。这让我想起杜威的一句话,“还在‘完全’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 另一方面,如我的书中有这样一段:(P188)网络上的“勤”就是多动一下手指,想知道什么就会知道更多;网络上的“懒”就是手指动个不停,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信息技术未必帮我们解决了旧的问题,但一定是让我们面对了新的问题。如余秋雨提到的拥有信息业被信息占有那样,今天多少人被手机占有。

1862年12月1日(在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之前的一个月),林肯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谈到:“寂静过去的教条已不适应暴烈的当下。形势的确困难重重,而我们必须顺势而起。由于我们的问题是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新的方法思考和行动。”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写道“子女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比受教育内容的多少更重要...... ”《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有“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当下教师有在数字土著面前沦为数字难民的危机,当然数位学习也是一次为教育正轨的机会。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MOOC一度被称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伟大的革新。我们2014暑期开始慕课先修,并聘请了台湾鄒景平老师作为顾问,她还特别为我们题写了慕课歌。

从2014年寒假最初高中部1个校区9名先修组成员,到2015年暑期东北育才学校高中学段7个校区85名同学参与,73人获得求师得数位学习证书,初步统计有48张慕课证书。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融入世界的大课堂。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分享学习上的进步,用学习的行动影响到身边的人。


这次乐山出差看到香港浸会大学张爱军博士团队有开展M3(MICRO-MATH-MOOC) 数学英才慕课计划,林群院士的评价是“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从签名是2015.10.15,2015年暑假姜平老师也已经通过“qiutopia”微信公共账号开展“动态数理I”的微课程,林院士的那些话也可以看成是对我的团队的鼓励。尽管我们最近在推广慕课学习,但更愿意说我们倡导的是数位学习。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Unconstrained Learning
What is FutureLearn? (https://www.futurelearn.com)
Learn (anything) online for free(自由学习。不受限的学习 0边际成本和自由选择的内容)
CLearn step-by-step(刻意训练,有计划的deadline)
Learn from the experts(师出名门)
Learn from each other(学教相长)

五、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
前面就提到教育的发展如人的成长具有连续性,求师得数位学习组的组建和课程开发开设不是突发灵感的创意,大概如种子的萌发是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只是相比十二年前的论坛“合作中学习合作,发展中共同发展”放眼全国,虽然我们聘请了台湾台湾鄒景平、美国的张鸿业等同学作为顾问,我们教育的活动更关注身边。


我们通过开展多场推介会、午餐会、培训会和数不清的小组会主动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实践,丘托邦,我们的教育理想国。

很多事不是按照书上来做的,而是从书中找到了共鸣。我的的教育过程大概如阿克夫书中提到的接受理想教育环境应该包含以下特征:
1学习是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进行的。
主动去学习渴望学习的东西、有选择自由、学会为自己负责。
2给予所有兴趣同样的地位。
不存在科目等级之分。(包括老师选择教授自己喜欢教授的东西)
3学习者的产出通过自我评估得到评判,这一观念包括具有寻求外部反馈的自由。
学生会欣然接受其他同学的正面或负面反馈,并据此进行自我提高。
4根据共同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要确保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被分在一个小组里,就像在学习和玩耍时经常出现的情形那样,这也会带来不同年龄这一起学习所产生的益处。
5不对学习者和施教者进行人为的区分。(学生助教和教师学生)
所有的人都能学习,所有的人都可以施教,学与教要依据具体的环境而定。
6学习社区的所有成员都充分参与活动的制定。

我们从十几岁学生发现定理,到十几岁主动去国外网站学得慕课证书,前者有运气的成分,后者更接近常规的教育(东北育才学校的优才教育的社会意义之一是通过特殊认识到一般,数位学习扩大差异,但并无门槛,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公平体现)。“为教育正轨,让学习复位”在我们这不是冲动的表达,而是践行的描述。当技术让认知世界更加平坦,个性化的学习将成为个体终生的主题。据说习总书记多提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我们的丘托邦qiutopia就是用小老师自身的践行这先天对教育的那点热爱,重新塑造学习价值观和职业的自豪感。


整理照片,发现ACTM2015会场上捕捉到的这个瞬间,两位老先生(张景中院士和童增祥教授)践行着波利亚的名言让人感慨。伟大的梦想未必能实现,却可以影响到人。就如没有人曾触及到北极星,但很多人由此可以找到正确的路。这是坚持梦想的意义。我的教育理想远没有他们的浩瀚高远,但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星星来找到我们很现实的理想的方向。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我演讲的题目,“为学习正轨,让学习复位”,用信息技术加速学习复位,通过数位学习的让教育回归尊重差异的正轨。


这也是证书上的logo: me to we 和 we to me的设计,有同事开玩笑说是视力表,不过设计的初衷是体现镜像的个体和群体彼此依存和彰显彼此。我们的团队更是在营造一种Scenius(天才场)。

谢谢


李海妹老师和她过去一年读的英文原著......

姜平老师在演讲......

On this day..

3 Responses to “为教育正轨 让学习复位”

  1. qiusir Says:

    苹果的教育理念“人只有一次机会”。
    从人生命诞生之初,你是靠自己的速度赢得了那一次机会。
    从找到自己之初,你也是靠自己的天赋赢得那一次机会。
    一次机会是父母给予的,另一次机会是老师给予你的。当然你可以说,所有的机会是你自己赢得的。
    人生只有一次机会,说的是你找到自己的那一次机会,未必是什么成功......

  2. qiusir Says:

    http://www.edu.syn.cn/info/news/DC6DB45E0D9100EA.shtml

  3. Individual & Teamwork Says:

    […] 为教育正轨 让学习复位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校际推介 一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