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小时候,书的印象只有小人书,那时读书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眼睛盯着黑白的画面,心情却随情节起伏,一本几近翻烂的小人书也能引人入胜。而拥有小人书的多少自然也是儿时最值得炫耀的财富。
中学时,书的概念多是教科书,如果说儿时读书是对好奇心的满足,那中学读书更多是追求分数的贪婪。中学老师说读书如同骨头,要“口咬把撕”,那时甚至可以记住书上的每一个注解。教学参考书只有老师有,辅导书很少,偶尔见到都如获至宝。
大学时,多是考试前才去图书充电,也试图按兴趣阅读,买过很多旧书,很杂。也跟风买过一些新书,什么《非线性**》、《周易》、《汇编语言》...很少看,或看不懂,工作几年后才扔干净。
工作了,读书多是因为需要去找寻答案或寻求参照,也少有时间附庸风雅,但每想到作者的阅历和睿智,总会抽时间去瞻仰。起初读书有观点共鸣的惊喜和“名言”的质疑,后来发现这是只言片语的断章取义。而系统的阅读,真正的观点会内华在过程中,回过头来反倒以为如此而已。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