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sir:春风染绿了房前的杂草,我漆红了家里的门窗。见广场上彩旗飘飘,一定是那旗杆上发出了枝条。
@qiusir:2011年高考物理大纲(新课标版)较去年基本没有变化,细节上仅是选修模块3-1中“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从Ⅰ提升到Ⅱ,就是从“了解”和“认知”升级到“理解”和“应用”。联想前年“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也是从Ⅰ提升到Ⅱ的变化,可以想象相关题目的难度会有增加,甚至要重视下非静电力功的问题。以前“库伦定律”的要求也被升级。
@我Sober:我们班的标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汶川一中高三.三班!(上图)
@qiusir:下午看学生在为高考励志大会挑选班级口号,“两眼一睁,学到熄灯”等等,票选最多的是“清华北大,在我脚下,小小高考,一笔撂倒。”
@qiusir:学生整天“分分分”和“杀杀杀”似的呢,难道重点中学就是培养冲击清华门的敢死队吗?那“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标语简直就是在提醒我们内战不曾停止。
@qiusir:当所有的智能只有应试的出口,利益也只在分数里浓缩。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当事者的社会责任瞬时变成提高分数的叫喊,搏杀中透支的又何止是身体。与其被浪费,那就流失吧。
@qiusir:高考未必是通天的铁索,但对考生来说,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却都是其中的一环,马虎不得。这也应了那“一百减一等于零”的管理学定律。
@qiusir:高三理综模考结束,走廊里一学生追上来说,“谢谢qiusir让我去洗了洗脸,谢谢...”“让你去洗个脸就谢成这样,下次我让你去洗澡,见识下皇恩浩荡:)”“谢主隆恩!”哈哈...
@qiusir:何必只去羡慕那云端的高处,即便是攀得上去,又能否爬得下来呢。
@qiusir:如果说是太阳释放的温度让人们笑迎着还冷的春风,那教师心里的善意会让学生接纳制度的严厉。
@qiusir:“我看你的爹爹,人是好的,不过记性差一点。他自己小的时候,一定也是不喜欢关在黑屋子里的,不过后来忘记那时的苦痛了,却来关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们有记性...”鲁迅在《致颜黎民》中的话也很适合那些是好人但记性很差的老师们看,只是不要再去寄希望你学生的记性能好一点了。
@苏小迷糊:问题的有效设置,怎么做呢?哪些时候必须站在讲台上,哪些时候必须走到学生中间,什么时候呢?最新最有效的习题在哪儿呢?每一章的方法总结渗透到位了吗?公开课的哪些东西适合平时课堂哪些又不适合?他们享受到“三生”有幸了吗?
@qiusir:多通过创设有冲突的情境来设置有挑战的问题;和新题相比,那些旧有的经典题目更稳定;“三生”的课堂不是谁“有幸”,而都“有兴”,教师也如学生,就从自己有兴趣的那一点展开吧。
@qiusir:一座倒转的时钟,一个刚出生的老头...想必《本杰明·巴顿奇事》一定是受哲学家索伦的启发,把“正着来活倒着去理解”的生活再来一次颠倒。剧情的时间轴自然要比《重返17岁》长,也只有魅力男皮特能比帅哥扎克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You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for you.”
@qiusir:《查理的生与死》男主角是美到女星失色、我当是欧版金城武的ZAC,没想剧情竟多少有点的恐怖,还是《生死情缘》更贴切。印象最深的还是E.E. Cummings那诗:“Trust your heart if the seas catch fire, live by love though the stars walk backward.”(若火生海面 相信你的心 尽管星辰陨落 以爱为生)
@qiusir:水果之中我偏爱苹果,而苹果之中当最爱国光了。虽然貌相比不上富士的贵气,却有一股浓浓的童年味道。也是一股诚实的味道。
@qiusir:那吃饱了腐肉的乌鸦也亮嗓子,不会真当自己是喜鹊吧。戴着耳机也就忍了,居然还跑网上来代表...
@qiusir:关于教师参与教育的改革,有说从一开始就是现行教育的革命者的,我倒是更相信在成为应试专家的过程中的那彼此改变。如果有成为应试专家的过程要坑害多少人的疑问,那就想想重建的教育体系又会牺牲多少实验者呢,况且谁又是天生的独立呢。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未来是一个我要创造的地方
@qiusir:生活和梦境完全是两回事嘛,天这么蓝,路这么顺,得来也速...对现实不满就做个噩梦吧,是梦也总能走出来。
@qiusir:很喜欢新学期校会上刘校长发言引用的那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原来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关于未来的话还有一段,“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qiusir:有时距离并不表征距离。比如某一刻靠得很近的两台车,相同的款式也播放着相同的音乐,而那双的黄线提醒着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来,他们开往不同的方向。如果说人是那车,而生活高速路上的隔离带岂能挑头,我们又何必在意那擦肩呢?
@qiusir:在电影院里看《I Am Number Four》还是很过瘾,也很放松。真正的帅哥配以眩酷的特效,让“手电侠”这样俗套的睡前故事也一样吸引人。要是3D,要是互动...
@qiusir:阴沉的天气里看《多余的人》真不是个好的选择,难免会敏感那“自信的行走仿若拥有整个城市,却只能依靠别人而活”的鸽子,感同身受的迷茫和脆弱也让我更在意“多余的生活”的结尾处是否都是一样的感慨:“So. There we are. Where are we? ”
@qiusir: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感染像是教育的车轮,而天气、路况等因素注定时下的教育更像是架爬犁,单凭“责任感”的一只鞭子就可以滑行了。当然那道德的圣器里盛放的并不是什么未来,不过是些牛马的草料罢了。
@qiusir:当含蓄和容忍被异化成屈从,并不断被强化成民族的品格,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无从需要兴趣这最好的老师,那“宁愿接受所有处罚也不愿意学着倒背如流”的小爱因斯坦压根就没有机会来到这片国土上。
@qiusir:我心中太阳的伟大,不是那万丈的光芒,不是那日复一日的恒常。是那落日余晖点亮的万家灯火,是那适时退隐垂落的琼浆。
@qiusir:爱因斯坦: “舒适和幸福从来不曾是我追求的目标。自很早的时候起,我就鄙视所有财产、表面的成功和奢华。”“我们这类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在于思考什么和如何思考,而不是做什么和感受什么。”“沉思这个世界的问题,才能指望获得解放。”
@qiusir:以对泥土的感知来认知泉水,以对泉水的感知来认知空气,以对空气的感知来认知磁场...时间的土、时间的水、时间的空气和场让我的认知递进,让我的感知循环。
@qiusir:立定腳跟(HEEL)才有未來:每個人要有心靈的家(Home),最好能有正派的宗教信仰;要有知足的心(Enough),知所節制;對人要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有感同身受的態度(Empathy),最後就是要有愛(Love)...(從女工到google總經理的張成秀 ) via @打工婆
@qiusir:如果说“历史的重演”是分形的迭代,那据分形的自相似是可通过“碎片”认知全貌了。
@qiusir:那个“马上办”咋办?只能凉拌!我看设个“马上不绊”更实际点。
@qiusir:现实的残酷并非只是空间的自然受限,而是你维度缺失的社会存在。磨平棱角后的停滞也被压扁划归,这可比一般意义的死亡要彻底。想来那“道德之血”的说辞除了告诉你道德也如石油受限于管道,只流向那被需要的地方,更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管”制。
@qiusir:说到某人方向感差,我该不会是没有吧。在北师大西西楼呆了四年,愣是不知道西南楼在哪;一次出差在上海到了四川北路还不得不问一下北怎么走;平时开车甚至怕别人说向左向右转什么的...不过地磁的上南下北、电磁的左右手定则等倒是分的很熟练。
@qiusir:小流氓爱国、老教授骂街,互联网上的这后喻文化还真TND强劲。想到要不他们会去调情,也就忍了。
@qiusir:想来那无征兆的抱怨并非是对拥有的不满,是对需求的不明。
@qiusir:推荐我们主任@令狐小聪 的“三生课堂”:“生动”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在互动中实现知识、方法和情感等的“生成”;“生本”的态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外显的“生动”、内容的“生成”和“生本”的价值,他要为新学期的课堂吹吹风...
@qiusir:高三励志:作为教师,我并不相信成功有什么通用的捷径,也没有预见未来的本领;作为长辈,我确信跑步机上的挥汗如雨是另外的一种前行,竭力攀登的失败也会八面威风。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长辈,我一直都相信,蜗牛的毅力总能丰满隐形翅膀的羽翼。2011,属于会飞的你!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qiusir:挂满敏感瓷的高墙前正纠结于是做一个“目田的人”呢,还是做一条“自由的犬”,忽然发现那没了“自由的人”不就成了“目田的犬”了吗。
@qiusir:长城啊高,长城啊长,一边是向往,一边是家乡。等那瓷的墙变成篱笆等那犬儿卸去装,等那目田发出芽就是我梦乡...
@qiusir:诺贝尔奖颁奖历史上还没有谁比爱因斯坦获奖更曲折也更富戏剧性。从1909年起陆续被提名,在1922年才获得补发1921年的物理学奖,不过获奖理由既不是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也不是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而是用光量子解释了赫兹的光电效应现象,后得到密立根有力的实验支持,炸药奖才授予了最应该得到它的人。
@qiusir:Why blog?blog是需要,和摄取一样,排泄也是需要;Blog what?blog生活,玻璃窗里扯淡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人微言轻?微的人过微博的生活,又何必言重呢。
@郭芙蓉啊郭芙蓉:我是小人物,谁都是小人物,微自己的博,最仓促最小的舞台,最饱满最大的心情。管你看客多伟大,帐号是我的
@qiusir:思想从被接受到被表达,从正确引用到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不能不说是一种进化。
@你会喜欢的:微的力量 合则强
@qiusir:微的真正的强不是合力的强,而是多样性的强。
@qiusir:《Blood and Bone》里Bone回应黑老大那句“ I am the punishment of God. If you had not committed great sins, God would not have sent a punishment like me upon you”酷撼!不过这真是成吉思汗的话吗?不会是蒙古铁骑踏出来的吧。
@qiusir:“Couple bumps here and there,nothing bad."喜欢《万夫莫敌》里的这句台词,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也总能继续。如果我们也拍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电影,会以谁为蓝本呢?
@qiusir:完全是冲着丹泽尔·华盛顿才看《John Q》的。影片前半部写实得像部纪录片,后来才体会到那《迫在眉睫》的译名,而过于完美的结局即便被精心编排也终成虚幻。不仅是父爱,影片在暴露医保等社会问题时也引发不少道德上的思考。最后还是那自恋的新闻主持才带来转机,开放才有希望也是观影后的最深体会了。
@qiusir:原本很有实力的小闯数学竞赛发挥并不理想,最近将就个南开的实验班,也好,也省下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了。把我的台式电脑暂借,也提供我的题目:求作凸面镜上的反射点C,使过定点A的光线经反射后过另一定点B。
@qiusir:情人节也好,情人劫也吧,倒让我想起对磁铁N极和S极的感慨: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把本不该在一起的东西撮合,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把本该在一起的东西分开。与电的类比让我们相信磁单极子的存在,而感性上还是希望该有一种相处永远无法分开。
@qiusir:没上过山没下过乡,也没赶上大炼钢。还真看不懂那无视自己基本的权力却能成群结队学雷锋、浩浩荡荡去照相的,很怀疑。
@武卿:我看现在很多人都挺好为人师,纷纷在博客微博上以情感、心理、人生导师面目出现。同学们,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走自己的路,让跟头告诉我们吧。
@qiusir:跟头武卿?路不平也未必直,还是感谢那些修路的和指路的人吧。
@qiusir:每每看到漂亮的石头,不是把它捡回家,而是存放在记忆里。久而久之,童年的河滩上也就不见了黑的泥,不见了细的沙。
@qiusir:这年总算是要过去了。连续加班很辛苦,犒劳一下,不经意竟克服了对麻酱的恐惧,味道不错:
@qiusir:硕鼠当街比猫欢,也只好重贴那旧年画。
@qiusir:"你知道一面逃难一面如何教书?有一位化学老师就直接把公式用粉笔写在他的黑色大衣背后,让学生一面看着他背影一面记诵,晚上把大衣上的公式擦掉,再记另外一个,白天让学生记诵..."齊邦媛《巨流河》
@qiusir:中午在体育馆练习定点投篮,一改对投失次数的在意,而改为只对投中的计数,主动训练的意识和成效多少都有点提高呢。
@qiusir: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而如此宿命的表述总让非龙凤者悲观,教育的意义又在哪呢?以前在超常部开数理选修课,某学生用画板Control M+L快捷淘气举动...那不经意发现给我很大启发。不管红色的多边形初始多么凸凹,只要进行中点迭代,总会趋近椭圆,可谓修成正果。而教育的必要和不厌其凡的意义在此。
@qiusir:不厌其凡的应试教育就如这线性的迭代,总能磨没了那棱角,而修成的正果也只是果的形;尊重个性的非线性迭代才能开出缤纷的花,有了缤纷的花才有芳香的果。
@qiusir:流水上听歌,循环播放那一首呢,还是随便听听...
@qiusir:凡事,己不可为而心向往之,己可为之而己不为,终可随心而为,奈何齿松味淡矣。凡事,可无心不可等。
@qiusir:古时传下来的多是诗词,现如今却多是因一首歌让一首诗传诵,因一部电影让一首歌传唱。如果说人们对多功能电子产品的偏爱是出于对“富信息”消费的需求,那未来我们又会消费怎样的产品呢。
@qiusir:即便能在纸上很熟练地进行着乘除法的运算,更多还不是活在那加减法的世界;当只是开始认识分形的奥妙,日后的成长也就注定要长久地线性迭代了。
@qiusir:近来热闹的全民打拐,怎么看怎么像是商场里的促销热购,不过这次打折的不是商品,而是那正义的标签。当然促销的最大的获益者还是那叫卖的商家。
@qiusir:我们的社会主义惯常把原本谋生的工作冠都以崇高的美名,如此可以堂皇地按需享用那甘愿的付出,当然这并不是大众的共产主义。问题是那清贫的奉献往往也掩饰不住对荣誉的企图,剩名就比剩饭靠谱吗?也是,我们的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呢。
@qiusir:想来是该谢谢那把我从水中解救出的船,不过在开赴下一站的路上,我也只有甲板上的片刻休闲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qiusir:回归到线性的工作,继续那迭代的生活。混沌的心呼出分形的轮廓,神马飘过...
@qiusir:某人急着出门,强忍着多听老妈唠叨了两句。楼下刚发动汽车,见眼前几米处落下大石。此有惊无险不感谢老妈的唠叨反而对着车上的挂件作揖,难道这就是信仰吗?见扯宗教大旗作为虎皮,还真不明白什么是妖言惑众了!
@qiusir:贵国要是民选,天后加仙姑必是救世主:)
@qiusir:现在的社会总能超出我的想象,是社会发展得太快?或许过去的我一直活在那设定的幻象。
@qiusir:为什么硬币的另一面竟让我如此错愕?那最初越是被渲染成天使的,如今就越像是魔鬼了。
@qiusir:比喻是描绘事物的修辞,于理科更是阐明道理的方法。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Jonathan D.Culler)给出如此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而作为认知方式的比喻也如力的作用互为本体和喻体,这样想来比喻可以比喻师生关系,那相似的深入,那奇异的发展。
@qiusir:茂盛的网路上搜索更容易迷失自我。有时搜索的是陈述,有时搜索的是人际,而越发体会真的优质资源一定是附加了自我的创造,这样说来搜索的关键是自我,或就是老师所说的走出独特的人生吧。
@qiusir:搜索或许只是拉开了窗帘。打开窗才呼吸到新鲜,而也只有走出门才能真的领略了。
@打工婆:那只是入門學習而已,有些深度學習靠的是實踐和思考。
@qiusir:都说萝卜就酒越喝越有,咱这可是各色脆萝卜就着各色醇酒...
@qiusir:大年初四,三好街上有摆地摊的了。很好奇地摆弄着各色多功能的山寨手机,更让人诧异超低价也让我理解了奔驰125年的那口号:“The Best or Nothing”...
@qiusir:“一本正经地扯淡”和“扯淡扯出一本正经来”不仅是中美电影风格的不同,更是中美教育本质的不同。那些无视大学教育“扯淡”的窘境却陶醉于基础教育“一本正经”的憧憬中,是对“一本正经的扯淡”从头到尾都是扯淡的事实的麻痹。
@qiusir:我看 黄小琥 没那么简单!
@qiusir:某日,我提醒课堂上不专心的学生,“接下来谁再说话谁就是傻子...”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我说“说”!只见他不怀好意地指了指我。
@qiusir:等以后的你 再看 如今的你 眼里的大人们勾心斗角,或如 现在的你 在看 过去的你 记忆中孩童们的单纯可爱,人纯洁的评判并非绝对的事实,而取决于复杂的参照。
@qiusir:篮球场上的扎克·埃夫隆最先让我想到的是足球场上的内德维德(海报上有),不是因为帅,是因为太帅!抛开老套的时光倒流与爱情转机的题材不论,《重返17岁》至少让我们明白年轻也老成(17-AGAIN)的父母才是最理想的老师。现实中,今天何尝不是昨天的补救,而明天是今天的再一次机会呢,NY-AGAIN...
@qiusir:他人即地狱,道德是牢房。
@qiusir:当真的活在一直期盼着的明天,却发现更习惯的还是昨天,于是我把今天撕扯成两半,一半放到嘴里,一半留在心里。
@qiusir:电影《Road to Perdition》无论从色调、取景还是剧情都让人倍感压抑,汤姆•汉克斯也惯用平静演绎波澜。从《毁灭之路》的译名能大体猜到结局,好在编剧并没有残忍到让小迈克尔成为杀人犯,给毁灭之路的尽头留下一线希望,而废墟上的苗寄托了观众更多的祝愿,那也是压抑之后的释然。
@qiusir:年是我们的原罪吗?要不过年的我们怎么如此放纵;年是我们的救赎吗?要不过年的我们又怎么如此折磨。
@qiusir:ILoveSketch?ILoveSketchPad?ILove3DSketchPad?ILove3DGeometerSketchPad!
@qiusir:读初中就住校,每周回家前都会把同学剩的干粮偷偷藏在书包里,那狗会早早迎在村口,远远的奔来,前腿搭在你肩膀晃着头。她陪我劳作、陪我看夕阳...我上大学了,她失踪了。后来一直不敢再养狗,她让我只能交到很少的朋友。现在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一尊红木的狗雕-我的八公。
@qiusir:当孙子的不招人待见,狗儿子可吃香着呢:)还真相信过人无贵贱之分,可眼下看贱人是和狗比出的身价呀。话说@沈阳晚报唐葵阳:一万鑫业主逃过大火喜极而泣,“万幸,我逃出来没忘了怀里的狗儿子!”
@qiusir:较前两日路上的车多了不少,是去踏春吗?更多是奔赴丈母娘家吃春饼吧。青年大街畅通,只是万鑫门前的左转信号还没恢复。别看咱救火的能力不匝地,美容的技术还是可以滴,相信下个立春咱沈阳的这张脸还是那么威武~
@qiusir:有时我们分不清是伤心还是开心流泪,《遗愿清单》就是一部让你流着不明眼泪看完的电影。尼克尔森和弗里曼饰演角色的巨大反差给人以很强的冲击,更带来终极的思考。“生命就像流水,流向同样的大河...”寻思着是让自己有能力还是等着碰运气,这广告倒也提醒遗愿离不开朋友。
@qiusir:冯小刚越来越张艺谋了,在姜文没有冯小刚前,我先喜欢他吧。
@qiusir:浮华要靠光来装点,但只要过火神马都是灰。万磊的万鑫不再万焱万淼,浮华过后只剩灰灰灰...
@qiusir:三好街吃饭,雾,顺道去看看万鑫。很多路口封闭,泊车步行。围观的人不少,围观的消防车更多。万鑫威武,最高的消防云梯也就像个竹竿子。也就是北风吧,受损的主要是南面的那栋,万豪完好。
@qiusir:枪、炮震耳、烟、花四起,埃及闹革命,我们过除夕。
@qiusir:老虎要归山,山在日历上;兔儿来撞树,树在荧屏里:)
@qiusir:是静待今天重复着昨天,还是尽力让今天改变明天?年三十的今天(2月2日)也是北美地区的“土拨鼠日”,在家安静地看了《偷天情缘》(直译《土拨鼠日》),一部能“让我看见上帝”的老电影。对春天不再只是向往,也把闹钟调到六点,“让今天暂时停止”,让每一天都是“圣烛节”,直到配得上那个季节。
@qiusir:故乡无时不在召唤,心也一直在奔赴那年的路上。
@qiusir:鞭炮轰鸣礼花绽放,冷不丁还真有点错乱。年嘛,无非是一起颠倒黑白。
@qiusir:异军兔起,奋发兔强!
@qiusir:晚上碰巧帮一家经常光顾的小店写了个放假通告。没好意思留照, 不过红纸、墨香还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帮村里写对联的陈年来,等打不动球了就捡起这个爱好来。
@qiusir:为宅居的新年假期贮备了不少食物,更拷贝了几部经典的电影,甚至打算在看《土拨鼠日》中迎接我的“土拨鼠日”...兔年的新春于我来说更像是过鼠年呢。
@qiusir:年前高三补习的最后一天,下午咱也放假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