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学期开始了,就在阳春三月的第一天。本来是踢球的好天气,怎奈周末串休的人很多,只好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无病呻吟了。

农历新年自己开车去的锦州,相比去年走京沈高速的谨小慎微,半年的驾龄就已经让自己有些驾轻就熟的自信了,一直收紧的脑袋也就可以腾出空来胡思乱想了。越发觉得人生的过程和道路的发展有高度的一致性。

从小到大,从徒步走的山路,骑自行车的土道,到坐公交车的马路以及开车探亲的高速公路,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和行驶的速度,更是一种生活节奏的体现。时下我的生活就如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允许上高速本身就是个前提,太慢了自然不行。别的车辆都在高速行驶,慢了反而危险。其实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能保持慢的速度更难,看到身边一辆一辆的汽车飞驰而过,不知不觉自己也会超速...山路上累了是可以随时休息的,而高速路上累了不可以就地停下来,甚至连以半途而废的机会都没有。尽管途中会有所谓的休息区,也不是久居之地。好在目标并不遥远,自己没有疲劳驾驶。

社会的进步就是高的运行效率,而高的运行效率就是建立更多的高速公路,让更多的人在上面高速行驶。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们也很容易感悟人生的轨道与人生的目标。行驶在同一条路上车辆的穿梭来往,却奔赴不同的目标,而不同的目标绝大多数在出发之前就设定了,而所谓的理想应该也是在追求前就有的吧。理想的意义就在于行驶的动力吧,当然把不通道路的地方作为目标的理想,就应是大多数人评价的空想或是幻想了。其实只要足够的努力,足够的健康,地面上鲜有人到不了的地方。

高速公路上看起来并不宽的隔离带却区分着完全不同的目标,而彼此很近的距离却并不能被跨越,时间会把差距放大。人生的轨道也大多如此,平民的道路和官宦的前途起初也仅仅是隔离带那么短的距离。

25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5

期末的所有工作就是开小的大的会,听大的小的工作总结。至于总结的内容多离不开各个年级、班级及各个科目的成绩分析,班主任的总结大体如过去生产队长或是车间主任产量回报,而学校在岁尾总要发布如上市公司的年终报表,只不过通常不涉及财务。知识不一定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但当前的学校却一定是工厂。

总结是非常必须的,人们很明白竹子长得高的原因。但对于成绩的分析,很多时候横向的比较并不公平,反应的问题或是得到的收获非常有限。就如中美农村儿童身高的比较一样,气候的环境,生活的水平,如果说这些都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去弥补,或是加权,而对DNA等因素的考量至少当前情况还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相对理想的情况应是,外界的因素,教师和家长能够让具体的学生在当前基础上尽量提高,我们也常提“做最好的自己”之类的口号,而真的涉及到具体的情景,大多数人走不出盲目攀比的怪圈。

对于当前教育的很多问题,我们往往会找很多的接口,什么政策啊,什么国情啊等等,其实还不是多数情况下话语权者为自己的开脱,大多只是喊口号,却没有办法超脱,反过来还推波助澜。有人说冲动是老虎,而虚荣的危害应该不逊于冲动。

如此的会并不是一无所获,比如听“万里长城今尤在”的发言就很有启发,关于理科的学习的阶段,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从学“会”、“熟”练、贯“通”到灵“活”和纠错能力。接下来会有这样的思考,如何从开始的表层的“会”到最后的“活”,很多人会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而我们大多数的教学设计也是遵从这样的原则。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对于坚持不到最后的,前面的大多工作也就浪费了,而从现代认识论的角度看,所谓的顺序是屈从人类的认知肤浅而已。

城市的建设讲究顺其自然和整体规划,人的成长也大概如此。

22

阅读博客李淼的弦论小史时才注意到“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这么有趣的话题,翻出落了灰的《费恩曼的物理学讲义》,很容易在第一卷就找到了原文。

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这句话是原子的假设(或者说原子的事实,无论你愿意怎样称呼都行):所有的物体都是用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一些小小的粒子,它们一直不停地运动着。当彼此略微离开时相互吸引,当彼此过于挤紧时又互相排斥。只要稍微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世界的信息。

起初很惊讶于费恩曼为什么选择了在物理学上并不起眼的分子动理论,难道是它最容易用一句话来阐述?反过来想,构成外表迥异的物体是些大体相同的小颗粒原子,如果他们之间只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在作用,那宇宙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聚合的过程,就不会有千奇百怪,也不会有异彩纷呈了;而如果构成物体的小颗粒们只存在相互排斥的力的作用,那万物依然不会存在,宇宙中到处充斥着这些大体形同的小颗粒,这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单一。

现在我更相信费恩曼当初的选择是基于分子动理论背后的哲学层面,也就是说当今世界的五彩斑斓都是基于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当彼此离开时相互吸引,当彼此挤紧时又互相排斥”的某种平衡,因此有了固体,有了液体,有了气体...有了万物。

人作为社会构成的单元,大体也有类此的规律在运行,彼此的排斥力保证了个性,而相互的聚合吸引则体现了整体共性...

21

  那一天,
  你在我的参照系里静止,
  你透过我的瞳孔衍射,
  在视网膜上刻下一组爱里斑,
  于是我知道,
  事件经历了不可逆过程
  
  你像太阳一样对我辐射
  虽然你很小心的
  将最强烈的心情
  藏在了不可见波段
  
  我恨自己眼睛不够大
  以至于遗憾的丢失了许多高频次波
  又恨自己眼睛不够小
  以至于视网膜上你的样子出现象差
  
  在这个熵急剧增加的世界里,
  我的平均自由程越来越短
  我的生活越发缺少涨落
  而黑夜又是那么的空虚
  我的灵魂独自在闵可夫斯基空间里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我向着你飞奔,
  虽然也担心让你红红的脸颊看上去像紫色
  期望在9点50分
  看到你10点种的微笑
  然而你却给了我一个273.15K的表情
  
  我无法容忍这种不确定关系
  我需要一个决定论
  
  可是所有的能量
  都像是被投进了黑洞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薛定谔的猫
  在真实和虚无之间简谐振动
  而你就是那只麦克斯韦妖
  顽皮的开关着那扇命运之门
  
  于是对称性
  破缺了
  自发的
  在这个混沌的世界

觉得很有趣就转发了,要是看不懂,可以参考这里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