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qiusir

这些天,遍地的百肺待兴,满屏的肺话连篇,这里也只能尽一点肺腑之言了。
原则上不推荐高三学生上网学习,没有比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问题更有效和便捷的途径了,况且考场上也是要独自面对的。在家复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不一定要马上解决,先记下来,天气变暖了冰雪自然就化了,而和老师同学也总会有见面交流的时机。假期里还可以整理以前的学习资料,做过的题目、随堂的笔记等都梳理到新的笔记上,复习是让厚的知识变薄的过程。
今年的情况特殊,最近有家长和学生咨询,即便我重复“最好的学习是自学”也不能化解焦虑。这里把小站里和高三复习相关的资料梳理了一下,仅供参考。和自己做题、整理相比,只是看甚至拷贝下来并不会提升解题技能,而不少题目也不是走马观花就能明白的,真正的知识是要经历很辛苦的努力和积累才能获得。低年级的可以找自己有兴趣的题目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收获,万一有共鸣岂不更好。
学会学习可是新型的世界观!
·看标题就可以了
01、不厌其"" http://www.qiusir.com/?p=1405
02、熟练当是应试第一良方 http://www.qiusir.com/?p=1443
03、有节奏地学习 http://www.qiusir.com/?p=1424
04、学习是场马拉松,节奏很重要 http://www.qiusir.com/?p=1094
05、夜空中你是自己最亮的星 http://www.qiusir.com/?p=11364

音频片段:需要 Adobe Flash Player(9 或以上版本)播放音频片段。 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本。您需要开启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支持。


·不想做题的时候可以看看
06、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 http://www.qiusir.com/?p=12282
07、高考冲刺阶段物理复习策略 http://www.qiusir.com/?p=1891
·经典题目要有关联度和通透感
08、斜面置物 http://www.qiusir.com/?p=1799
09、力的矢量合成典型题目 http://www.qiusir.com/?p=1632
10、等时圆与最速轨道 http://www.qiusir.com/?p=1826
11、平抛运动规律构图 http://www.qiusir.com/?p=1829
12、一道汽车启动的功率题 http://www.qiusir.com/?p=1879
13、分离点 http://www.qiusir.com/?p=1833
14、竖直方向圆周运动解析图 http://www.qiusir.com/?p=5583
15、点电荷电场叠加 http://www.qiusir.com/?p=1453
16、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 http://www.qiusir.com/?p=1458
17、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http://www.qiusir.com/?p=1462
18、电路公式 http://www.qiusir.com/?p=5188
19、电阻测量面面观 http://www.qiusir.com/?p=5786
20、E、r、R、P http://www.qiusir.com/?p=1884
21、带电粒子偏转循环 http://www.qiusir.com/?p=1883
22、静电场叠加 http://www.qiusir.com/?p=5481
23、两道电磁感应相关的题目 http://www.qiusir.com/?p=13149
2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 http://www.qiusir.com/?p=13304
25、振动不息传波不止~~~ http://www.qiusir.com/?p=17231
26、纵波的疏部密部 http://www.qiusir.com/?p=5749
·学生的创意火花
27、矢量图王禹程方法示例 http://www.qiusir.com/?p=5308
28、王聪方法 http://www.qiusir.com/?p=1785
29、朱映旭方法 http://www.qiusir.com/?p=5454
·做过很多题目找点共鸣
30、物理中常用的极值计算 http://www.qiusir.com/?p=1779
31、高三物理公式涂鸦 http://www.qiusir.com/?p=12394
32、动力学复习题板书存档 http://www.qiusir.com/?p=5256
·公开课范例
33、动量和冲量 http://www.qiusir.com/?p=10198
34、回旋加速器|cyclotron http://www.qiusir.com/?p=16655
35、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http://www.qiusir.com/?p=185
36、光的反射和折射 http://www.qiusir.com/?p=4606
·拓展和应用
37、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http://www.qiusir.com/?p=2740
38、仅受电场力的匀速圆周运动 http://www.qiusir.com/?p=1860
39、引力重力礼花小球环驻波 http://www.qiusir.com/?p=10071
·无关也有关
40、教物理学很欢乐也很沉重 http://www.qiusir.com/?p=13637
·链接推荐
41、治远写给高三的学弟学妹们http://www.qiusir.com/?p=1894
42、李海妹老师关于考前英语写作 http://www.qiusir.com/?p=14052
43、吴炳光物理坊 http://blog.sina.com.cn/u/1259903895

NEYC

(2020-02-26)说是老师可以来学校取资料,可有一个多月没回来过了。大门口看到老曹搬着个主机箱出来,说太多群都不知道看哪个了。测了体温进校门,登了记进了教学楼,除了门卫,校园里没看到什么人。走廊里有的灯还亮着,教室的门虚掩着,办公室的电脑盖着报纸,绿萝独享着暖阳,找了几本可能用到的书和拿了一摞稿纸。天很蓝,大白杨上那黑喜鹊叫得欢,远处似乎是椋鸟在呼应。车上听到的歌旋律不错,看了下是September...

04

The Course of Love

The Course of Love Alain de Botton 《爱的进化论》孟丽译 (个人更喜欢孟丽自己的译名*《爱的时光轴》)
@qiusir:也很喜欢《爱的进化论》腰封上的话:“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帖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特地找了《旅行的艺术》的腰封来看(《无聊的魅力》也是这个),“他博学杂收,好学深思又在在处之以平常心;他感受如普鲁斯特之纤毫毕现,文笔堪比蒙田之揖让雍容,趣味又如王尔德之风流蕴藉---而又不至坠入愤世嫉俗。他教我们懂得享受每天的平常岁月,教我们略过虱子只管恣意享受那袭华美的生命旗袍。”
@qiusir:关于这本书,很遗憾在我的车里放置了一年,看完后我又觉得很庆幸,像是红酒窖藏后的口感更特别了...
@qiusir:有时也好奇我对文科生的那种蔑视的自信是从哪里来?即便我教的很多学困生才学文也赶不上某个吊书袋的文科同事给我的印象深。但阿兰·德波顿是极少的彻底征服我的作家,看他的书常有要说粗话的冲动,太TMNB了,这种感受在看王小波的文章时也偶有发生...
@qiusir:阿兰手中的笔,细腻的天赋如同电荷对常人无视的电场的敏感;阿兰手中的笔,又如手术刀样的精准,直击疑难杂症的核心;阿兰手中的笔,更像是侠客的利剑,既有直面的勇气又不乏高超技艺才能有的智慧。

译者序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008年阿兰在伦敦创办了一所非营利性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教育机构---The School of Life
“我相信协作和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对人们的生活起治疗作用。”
爱的本质,与其说是一份激情热忱,还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只有参悟了此道,我们方能有阅尽千帆的淡定,在沧海桑田后,坦然接纳婚姻。
爱情首先是对一种对方有点的钦佩感。爱情是一种迎面邂逅美德的激动。
孩子气并非孩童所独有。
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
德波顿指出,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相互合适是爱情的成果,而不是爱情的前提。(这点从教育角度看也是的,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结果,而不是前提。)
爱上很容易,只需一时的激情,维系爱情却很不容易,得需一生的修炼,我们该做的是打破幻想,更务实、更健康、非本能地去爱。
作为《爱情进化论》的译者,我(孟丽)曾有幸在15年前翻译他的《爱情笔记》。两厢对比,一脉相承的,是诗意,是幽默,是思想的饕餮,也是智慧的点染。
起初有意将小说的中文名定为《爱的时光轴》(我更喜欢这个)...和编辑老师多番讨论下来,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而沿用台湾版的《爱情进化论》...
有人说,读十本书,若能有一句话对你有用,人生便可以得到拯救。(这句话的另外意思是,书读的多是启发你如何想,而仅仅是那样的话,并不能拯救人生。一本书不仅要读,但不是读完了就完事了,要再读,最终归结于行动,但这也不是终点,要自觉成习惯。)

罗曼蒂克
无声的直觉,瞬间的渴盼,对灵魂伴侣的信赖,实际是情爱关系经营学的障碍。他会总结出,唯有爱启幕时生发的那些醉人的念想不再令人念念不忘时,爱方可持久;若为情爱关系平顺计,他需要放弃那些初虏己心的感受;他需要领悟,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与浪漫主义者,开篇,是将爱的全部浓缩,含蕴其中。故而,在众多的爱情故事里,在主角们攻克最初的道道碍障之后,说书人即搁笔收山,仅为之安排模糊的美好未来。
愤世嫉俗者只是标准甚高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对爱的领悟,已被它萌芽时醉心动人的时刻所绑架和蒙骗;我们容忍自己的爱情故事早早终了;我们似乎熟知情爱如何发生,却不谙它如何绵延。

当爱人最终领悟我们,相比于其他人或甚而比我们自己,都更领悟我们混沌、尴尬和耻辱的那部分时,爱便达至顶峰。另有人知晓我们、同情我们,并谅解已被洞悉的那个我们,这奠定了我们全身心的信任与给予。爱,是对于爱人洞察我们那迷乱、焦虑的灵魂的一份感激之情。

@qiusir:因为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几近停摆,这日子像是黑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们不仅需要黑的夜休息,还需要借助黑的夜思考,经历过黑夜的白天才有意义。
从任何一个中肯的角度看,基于理性的婚姻,从来都是不合情理的;它往往是权宜之计,是狭隘,是势力,是榨取,是虐待。由此,取而代之的---缘于感受的婚姻,基本无需为自己解释。
人们认为自己在爱情中追求的是幸福,其实,真正的寻求目标,乃时熟悉感。
他们将自己托付给一个未来,这未来他们无力去想象,于是便小心翼翼地忽略它,不做探寻。

围城之内
面对孩子气的愤怒、午夜的离婚威胁、愤懑不语、摔门而出,以及日复一日的粗心大意和冷酷无情,着实难知我们该给予怎样的立场,我们在遭遇如何的孤独。
愠怒者迫切需要对方理解,却又丝毫不帮助对方理解。这是对解释的需要,形成了侮辱的核心:如果对方尚需要解释方可领悟,那么显然,他们不配得到解释。
若将爱人的气恼视作婴童的耍小性子,这便是给予最大可能的善解人意。我们过于敏感地认为,被视作少不经事,那时对方居高临下之态;我们却忘了,人们间或会忽视我们的成人身份,只为与我们内在的那个失望、愤怒、口齿不清的幼童和谐相处并原谅他,也是我们最大的特权。
若是真爱,便就丝毫不盼他或她改变。...正是这种包含关爱和仁慈的根本性承诺,让爱情的早期如此感人至深。在这崭新的爱情中,我们的脆弱被赋予宽容大度。

人所共知,惟有极度的关爱与耐心,才能令授课产生良效:我们绝不可提高嗓门,而该需要使用非凡的智慧,必须为每节课留出大量时间去沉浸其中;我们需要保证,每委婉插入一个负面评价,至少搭配十个赞美;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保持冷静。
然而,老师维系冷静的最佳保证,便是授课本身不与授课成败关联。
平和而成功的教学法的关键点,再有不过于执念。

如果那些建议只是着眼在刻薄而毫无意义地攻击我们的本性,而非出于尝试解决我们个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会变得越发抵触和尖刻。

过于严厉的教授,会另学生转而自我安抚,认为只是授课者疯狂或令人厌恶,而他们自己,依照逻辑,不该受到任何指摘。
在他们看来,爱情首先是一方对对方有点的钦佩感。爱情是一种迎面邂逅美德时的激动。
@qiusir:我们不是为了读多少书而读书,我们是为了从书中学到东西,我们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过更好的生活...

为人父母
普通家用电器的说明书都要比新生儿的指导更详细;世界保持着一个令人伤感的信念:对于人生的感受,一代人能理智地告知另一代人的,并无很多。
没有人能最终是纯粹的“自我奋斗”(这点我比一般人更有发言权,我认同),我们活在债务累累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意识到,生活取决有---毫不夸张地说---爱的能力。
我们也领悟到,服务他人并不丢脸---实际恰恰相反,因为它让我们摆脱一宗令人疲惫的责任感;不断迎合自己扭曲、贪得无厌的本性。我们认识到,生活不该只为自己而活,更值得我们为之而活的,是获得一个新生命后的那份安心和殊荣。(这是我的遗憾,或也是我的幸运)
孩子的童真:若从成人体验的棱镜,也即从诸多的苦难、克己和自律审视,它(孩子的童真)是善良品质的不成熟部分
孩子的童真提醒着我们,在迈向成熟之路上,我们的牺牲是那么巨大;童真本是人自身重要的品质,却最终不复存在。

@qiusir:“人类的进步总被一种对于现成结论的先天性对抗所阻挠。我们天性乐于重新探索人类已经历的所有荒唐、愚蠢,这令我们裹足不前,将生命太多地浪费在发掘已经被他人苦心记述的广泛事实之上。”本以为这句话是弗里曼·戴森说的,又重翻了一遍《想象中的世界》,最后从还没做笔记的《爱的进化论》中找到,阿兰·德波顿厉害啊。

尽管统计学已有答案,但庸才从来不是初始的培育目标。

婚外情
极少有婚外情是源于对配偶的漠不关心。通常都是太过在乎,才导致背叛。
婚姻:是人们施加给自己在乎或挚爱之人的恶一个极为奇特又无比残忍的事物。
与任何人,甚至是最为般配的人结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确认我们牺牲了自己,最可能换取的事哪一种苦难。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人们之所以维系婚姻,原因在于他们急于与社会的期望保持一致,有些资产有待保护,家庭的完整性有待延续。

罗曼蒂克之外
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平凡的生活赠与人们的,是一种实用而无需内省的生存状态。
世上很少有彻底的坏蛋,恶毒之人自身也是苦痛缠身。处世不可嬉笑不恭,或咄咄逼人,惟有以爱成全。
他体味到自己那么渴望仁爱,于是也耿乐慷慨付出。
那看似单一的(夫妻)关系经历了太多进化发展、断绝往来、重新协商、山水阻隔和情感回归,以至于仅与同一人,他实际经历的离婚和复婚已不下十余次。
如果宣称爱人“完美”,只意味着我们没能了解他们,只有当一个人充分令我们失望过,我们才可以说,自己开始了了解他们了。
在谈及“爱”时,我们将它视作单一的、为分化的事物,但其实它实际包含着两种截然不同模式:被爱和爱。只有当我们乐于践行后者,并且意识到我们有违常情地执念于前者是危险之举时,我们方可步入婚姻。

在谈及学习和教授时,我们将他们视作分化的、不同的事物,但实际他们包含着同样的目的:学习。只有当我们在践行学习时也尝试去教授,并且意识到我们按照常理只执念于向别人学是固执和僵化的,我们才谈得上对学习有所了解。(仿照前面大概改写了一下)

“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NB!)(教育过程经常把结果当前提,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

@qiusir:少有的觉得直接可以和原版封面比较的译著,顺便也在网上搜了这两张也比较喜欢...

The Course of Love

The Course of Love

RR@11.25
阿兰·德波顿是极少的彻底征服我的作家。(明年至少会再读他两本书。)
读十本书,若能有一句话对你有用,人生便可以得到拯救。
相互合适是爱情的成果,而不是爱情的前提。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将生命太多地浪费在发掘已经被他人苦心记述的广泛事实之上。
@qiusir:在谈及学习和教授时,我们将他们视作分化的、不同的事物,但实际他们包含着同样的目的:学习。只有当我们在践行学习时也尝试去教授,并且意识到我们按照常理只执念于向别人学是固执和僵化的,我们才谈得上对学习有所了解。

02

齋藤 孝

《孤独的力量》 斋藤孝_著 颜翠_译 华夏出版社 1960年出生在日本静冈县,京东大学法学部...
孤独,是内心无法言说的漂泊,却使人平和而强大,把苟且活成诗和远方,将孤独变成一个人的狂欢。”
@qiusir:冲着书名挑出来这本来读,也算是应景。以前读过斋藤君的书,印象很好,新书堆里还有他的《规划力》和《学会学习》,还有佐藤学的...

序言
学习之所以令人觉得痛苦,有一方面正是因为学习是需要在孤独之中完成的事情。做题也好,读书也罢,这段时间人都是处于孤独的状态之中。但也正因为孤独,效率和生产性才得以提高。(群居的人似乎也习惯了群思考,所以太多人不喜欢学习)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欣赏音乐时,大脑几乎不会运作。
我并不建议大家轻松地读过独自一人的时光、采取一些治愈自身的行为。我希望大家能够拥有一段更加了解自我,或者说能够加强自身技能的时间,当你在进行过智力活动的瞬间令大脑之火熊熊燃烧跳动之时,那才是任何人都应具备的孤独。
一个人如果心情明朗固然好,但黑暗所拥有的力量也不可忽视。(我们不是不应该忽视黑夜,而是应该知道夜对每个人都必不可少。)
要彻底磨炼自己,赌上必胜的心态。
当你能够得心应手地面对孤独时,那一瞬间的孤独会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东西。

一 失落的十年
我特别厌烦那种大家搭着肩围成一个小圈子,仿佛洋溢着一团和气的模样。
我那时候几乎把所有的好心都当成歹意来对待。
歌德和梵高与我,是生命中唯一的灯火一般的存在啊。
直到我接触到罗素那样优美的英文作品,仿佛用语言就能阐述人生的真意,从而心情瞬间变得美好起来。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造就了我现今的精力充沛、支撑着我对于工作的热情,毫无疑问,便是这真实的孤独感。
我之所以会读研究生,是因为我立志要改变日本的教育现状。(汤川秀树的爸爸经历过地震,所以选择了地质...)
我甚至考虑过不再和其他人沟通。(我也认真考虑过,交流圈子已经很小了。当然,很可能是别人更不愿意和我交流吧。)

对于登山者来说,即便是有登山团队,但也还是独行者。(俗话似乎应该这样说,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二 作为“独行者”而活
抱团成功的人并不存在。
当你想要学点东西的时候,首先请你脱离群体独自一人行动起来。这是最基本的姿态。比起脑袋的好不好使,书读的够不够多,这些都不重要。没有成为独立的一个人才是问题关键之所在。
“为什么需要让朋友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愉快的家伙呢?这样的人其实是自动地关照别人,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受。但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为了他人,不如说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好人,想把自己放到一个轻松愉快的位置上。这种行为还是多加思考一下比较好。”冈本太郎《自身有毒》
我珍藏的咒语“拿出结果来”。
“若我没有独自一人的时间,哪怕是朋友或是热恋中的恋人陪伴在身旁,我也觉得这并不算是真正的生活。”梅·萨藤《独居日记》
与他人在一起的时间总是会失去自我。当然,这并不是消极的意味,这是因为人会把自己谦让出去。
人类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人的群体行为虽然不像气体分子一样,但也类似,所以有乌合之众一说。)
与其过分地恐惧孤独,不如主动地创造孤独,成为一个充实的孤独者。
“一个人独处也挺好”的这份思想上的清净,会让人产生安全感。
吸气3秒屏息2秒呼气15秒。(以后试试)

三 孤独的技巧
只要能给予那个职位,多半人也都可以很好地胜任...难的事如何去获得这个职位。(比如治大国)
现今的日本似乎并不把知性与教养当作一种魅力。
在日本有一个词叫“学霸”。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绑架”他人的不良表现。英语中grind,dig,原本这些词的意思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地深思,总之,绝对没有贬义的意思。另一方年,那些拼命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也会被人称为“运动痴”。但这个称呼更加阳光一些,带有对那些明知自己不擅长却仍然迎难而上之人的一种赞扬的心情。(做学习痴,而不是书呆子,也无须学霸)
@qiusir:这个时候看斋藤孝的《孤独的力量》很应景啊。“人类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最初对伽利略敢于发表违背教义的学说没太大感受,现今连不戴口罩出门的勇气都没有啊。“要让自己不入俗世,就剃掉自己一边的眉毛。”这个倒是可以试试...
雕琢原本是打磨宝石等物品,但现在也有“雕琢自己”的说法,意为挖掘己身。(自己不曾打磨过石头,但曾经痴迷过数字根雕。)
没有任何东西比读书更适合于孤独。
@qiusir:社会发展到今天,职责划分已经细化到一定程度了,大家各就其位,工人生产、医生医治、领导统筹,至于那么多人喜欢喊口号,但有没有想过,不能不给演艺界的人留条活路吧...
在孤独的时代,有必要不顾一切地相信自我。
自我的客观评价与自我肯定能力相比较,若说哪一方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唤醒自我的原动力,肯定是自我肯定能力。
所谓不入流的艺术家,正是那些反过来改变自身艺术风格之人。
...夫妻式战友。但是,比之更强有力的是以自身为战友,作为自己的战友喜爱自己是很重要的
“河流虽经久不息,然非原水;泡沫浮于表,且消且长”
身体是可以挪动的寺院。(想起蔡志忠的那句“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独自一人时感觉被寂寞包围的人,大多是没有直面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们只在乎身外之事。
我建议大家将身体看作是一座可以挪动的“寺院”。比起在外面闲逛,不如就安静地待在“寺院”中,找回本质的“自我”。把身体当做一个保持冷静的空间。
也看到有些人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用他人创作的音乐来麻痹大脑和身体,这完全不可能感觉到自己和身体的沟通。
@qiusir:读这本书,不是见到天上的星星,而有种见到山间小溪的感受,不大的水流是山上众家之水汇流而成,不深的水也是清澈见底,看起来赏心悦目,即便水底除了青苔水草,有细沙和淤泥,但这种真实感更拉近了距离。

四 一个人孤独的世界
咳嗦也只有一人
我在青春期的那段孤独岁月中,与其说是充电,不如说是漏电更为恰当。那期间,我花费大量精力在学习上,虽然不能说毫无用处,但我自身并不认为这算是在充电。换言之,我这样一个存在,并没有供电的地方,感觉只是不断漏电,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发电站。(同感,对于当先的学生,努力不是去解题计算,用心努力找到自己,为了那个目标去充电,否则以后的回忆会重复前面的感受)
一旦过了五十岁,总体来说所有人又都会回到拥抱孤独的时期。秋天之后必然是冬日的降临,这是生命的寂寥和轮回。(我早早步入了天命之年啊)
“今夜雪落明治已远。”
“何谓万有引力,正是相互吸引的孤独之力,宇宙正在倾斜,因故才渴望相识。”
一想到这样的伟人们其实也身怀无法言说的孤独,心中就会滋生出非比寻常的勇气。
人不是被他人抛弃的,他是自我放弃了。

现代人容易自我意识过剩,却因这种种念头而自我苛责,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但是,接纳这烦扰精神状态的温柔,正是人类的深沉之处。
书籍是非常不可思议之物。原本是毫无交集可能的两个人,死去之人以一种“灵媒”的方式在对自己说话,仅此一点便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qiusir:一个人读到这诗,泪目。想到可以分享给学生,但谁会珍惜呢,深夜,心里发出了一声回响。

当众人都在城市里度日
终日玩乐之时
你要一个人割者那石原上的草
将这份寂寞用以创造出音符
将众多侮辱与贫穷咀嚼成歌
假如你没有乐器
听好,你是我的弟子
将那漫天光芒织就的管风琴
奏响

若是满足于现状,就此悠然过活的话,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了。”
小林秀雄《中原中也》(这对情敌,也没谁了)
“他被那些外来语诗集的影响、戴着诗人面具的蠢蛋们所唾弃,但他依然写出了十分具有日本人气息的传世诗篇。......在这个充斥着时代病、政治病的患者时代,也有很多人因换上了孤独症而死亡,到底该多么深刻地抒发胸怀才不至于如此呢?”
@qiusir:作者书中谈论了那么多日本的诗人,偶有西方的提及。忽然意识到,我们不仅缺大科学家,诗人似乎也是绝迹了。这不是政府单独的锅,这是民众的选择,我们就是这样与众不同的一族呵呵...
“不要纠缠于微不足道的友情,潜心于孤独之中吧!”“所谓朋友,必须是能够相互令对方有所提高的存在。”“一个人独处,这正是生命之根源。”
比起才能的多寡,自我期待能力的强弱才是提高自己的养分,才能造就成功。总之,极大地培育自我期待能力的孤独时间,是重中之重。
憎恶平凡人”,我想现在正是敢于将之诉诸口头的时代。
这句话我曾把它印在高中体育节的班级T恤上。

五 孤独的力量
独自一人才能看见的风景
“当人无法直面死亡之时,就无法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能否认识到死亡,关系着发现自我的可能性以及生存方式。”
“死去之时便是死去的最佳之季。”
@qiusir:刚当老师的那几年,很努力地相去教别人点什么,现今年纪大了,更多时候想多从别人身上学到点什么。一是相信不努力学习的人是没有资格去教别人的。再者,知识的获得主要是自学,想来没有人能有资格去浪费别人的时间。想起费曼的两句话放在这里:"A teacher who loves learning earns the right and the ability to help others learn.""I have no responsibility to live up to what others expect of me. That's their mistake, not my failing. "
@qiusir:因为刘金时看了一期“加油向未来”,节目中一个不知道小学是否毕业了的,很自信地举手,很骄傲地告诉在座的所有人,有高中生、研究生、博士生和教授等,“其实呢,牛顿的情商很低。”我当时就好奇,他是否知道情商是怎么回事,中年大叔的我不是很清楚,把这种类似于八卦的花边消息当成知识,也只有没有剪掉的那导演同一智商和情商水准吧。很久的事也清晰记得,问题是这样的事情一再重复...
孤独的力量正是性感的力量。
“会谈钢琴的人比不会弹钢琴的人受欢迎程度多几十倍、几百倍。”(可以考虑给家里添置一台钢琴呢)
@qiusir:刚下载了的一部烂片似乎也比存放很久的好片有吸引力呢...(追逐新鲜感会失去经典)
在接触到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时,可以获得从周围的人身上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的先人们的精神高度。与此高度有所链接的欲求,以及实际上所连接的时间,正是我在本书中讲述的积极向上的孤独。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德语Bildung直译过来就是教育,同时还具有自我形成的意味。日语中也曾用“教育”一词来表示自我探究以及自我形成的过程。
直面死亡是最完美的孤独。
有没有文化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事有无和那些文化接触的意愿。
孤独之于我,就像一条地下水脉,连接着我与那些伟人们,我为此而欣喜。
能让我在精神上产生犹如双胞胎一般的共鸣的人,正是尼采。

解说 小池龙之介
在不愉快的情绪出现之前,我的心里就已经存在着“想要变得不愉快”的冲动。
人类原本孤独,无论谁都不可能找到完全理解自己的人。动物也好,众生也罢,全都是在孤独之中生存着。
只要活着,就是一个人。

@qiusir:年近半百,作为教师的自己越发痛恨以应试提分为目的的教育,但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如此教育的受益者。这个特殊时期的假期远还没有结束,但各路人马已经早等不及了呼号而出,不过不是大炼钢铁,而是准备大炼童男童女了。真正的知识是很难获得的,需要长期的自我积累,但太多老师还以为自己的手指能点石成金呢。对于学生还不明白如此获得的做题能力就跟吃膨化食品也膨化了一样,至少不是有用的知识。吃鸡都愿花大价钱买土鸡的长辈们这个时候倒是推波助澜,无非是希望自家晚辈在同族的厮杀中占得先机,顺便证明一下自己能力了得而已...

RR@11.25
比起脑袋的好不好使,书读的够不够多,这些都不重要。没有成为独立的一个人才是问题关键之所在
人不是被他人抛弃的,他是自我放弃了。(一直拒绝放弃)
将那漫天光芒织就的管风琴---奏响
憎恶平凡人
德语Bildung直译过来就是教育,同时还具有自我形成的意味。
只要活着,就是一个人。

28

为记录风景的拾荒者的行踪和皓首穷经的历程,每月选一张手机自拍的图和这一年在读的书,也陆续更新这一年看电影的流水账,即便是无聊的爪印也是留给未来自己的礼物......

2019-12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