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在读初二的孙浚豪同学已经可以解决那道典型的动力学问题,他一整天除了吃放基本都在运算,还用电脑精确完成了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我通常用说这道题目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有资质去搞物理竞赛,当然这道题目通过动能定理或是功能关系会很容易...
Continue reading »
这里主要推荐一道运动学计算题目的几种方法,通过具体题目分析帮助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公式。相比最基本甚至最繁琐的过程,那些有些貌似巧妙的方法不过是“雕虫小技”,技巧是有前提的,作为学生更应该重视基本方法,先完成繁杂的计算,那会带给你信心,然后才有可能发挥你物理方面的才智,才会有创意的火花迸发...
[4]去年全国II的答题里,涉及到的数据是,
,同上面的分解一样,24=13+11,接下来应该是[9,7],[5,3],最后的第4秒里只要0.5秒运动,位移为1,倒过来就是[0、1]、[3、5]、[7、9]、[11、13]...
答案:
最朴素的一般方法才是正道,这里推荐多种方法的目的除了是检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算之外,才是创意的分享,但一定要知道大多算是雕虫小技。另外一道曾经的高考题也适合放到这部分练习一下:
[5]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匀加速运动了一段时间,加速度突变为
又经过相同的时间物体恰回到了出发点,求
有时间的话会详细整理一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位移为零的标准方法:
2、速度为零的时间t:,
3、平均速度:
4、速度时间图像面积:
5、王上同学设定前后两端时间没的位移和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方法很巧妙:,
,
,
...
6、张博涵的图像割补法,有学生称之为飞镖的割补法也很通用...
答案,可自行把第二段时间换成2T后如果用两种以上方法算出同一个答案算是过关,如果没有一遍过,可以继续3T...
第零题答案:AB 1.20 0.600
P.S.俊达问了道题目,他好奇有没有“帅”的方法
“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从A到B速度增加了v,位移为,从B到D速度增加了2v,位移为
,C为BD中间时刻经过的点,求BC的位移
”
方法1:用平均速度 ...
方法2:用相邻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
方法3:刘书傲等同学用了速度时间图像的割补法,觉得很赞。构造以整个过程中间时刻速度为高的矩形,面积,而BC的位移
是以中间时刻速度为高宽为总时间
的矩形面积,占总面积的
...
方法4:李欣然同学对上面方法的解释,联系前面的题目,提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和BC段(关于中间时刻对称)的平均速度相等,而时间是总时间的...
答案:
Update202103
具体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想起之前借助WolframAlpha的帮助构造的一个受到和速度成正比阻力作用下的竖直上抛的模型[?]...
考虑到安培力是,上面题目对应受与速度成正比阻力的竖直上抛,那么就可以在之前构造的模型上重新考虑上面一些小问题。比如对
和
,先想到的是匀变速运动的中间时刻和中点的瞬时速度,同时进一步的量化是动量变化一半和动能变化一半的位置,然后分别从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考虑...
P.S.有时间应该更新带电粒子在电容里运动的专题整理,特别是那个对称的偏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