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学校教书的这近廿年的时间里,教过的聪明孩童算是不少,数学特长班、英语特长班、日语特长班、短寿的计算机特长班和近年成立的创新实验班的就不说了,单是接触到的每年面向全市(一度全省)招生选拔出的超常实验班的超常儿童就不计其数了...
如果说回忆起教过的好学生,无非是那些考上清华、北大或是留学毕业后进入大公司的(以前有过回忆的短文,我的超常学生[?]),还没敢想过超常班(少儿班)会以这样的方式出了成禹(Robin Cheng)同学这样的“超常儿童(Supernormal)”...
最近在整理参评首席教师的资料,找出以前讲座中多次提到的“中点多边形”的范例(结果不存在于初始[?],是以前短文的记载),最近有了些新的想法(也和周鑫同学讨论ing),忽然想起当年用快捷方式发现这一规律的那小男孩移民加拿大后过得怎么样了呢...
互联网络的意义很大程度是拉近了时空讯息的距离,很容易找到了成同学妈妈接受采访的报道,也由此登陆到IMO、IOI的网站找到相关数据,甚至还可以访问到linkedin看到他的简历...
成禹是小学四年级(2002年)一路过关斩将考入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班(少儿18班),后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就读Pinetree Secondary School(青松2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语言障碍,“能够用英语学习数学、解答数学难题,而且日益精进。[?]”2009年受邀请进入加拿大的数学国家队...
从IMO官方网站的数据[?]看,2009年Robin Cheng(成禹)获得Silver meda(银牌)名次62,2010年Robin Cheng(成禹)获得Gold medal(金牌)名次7。原本觉得这已经很厉害很厉害了,从他妈妈接受采访提到他还参加了计算机竞赛(信息学)...查到加拿大IOI的网站[?]...
(From left to right):
Front row: Terry Bae, Peter Wen, Robin Cheng, Hanson Wang, Brian Bi
Back row: Graeme Kemkes, Ivan (IOI Guide), Richard Peng, Ian Munro, Troy Vasiga
原来成禹(Robin Cheng)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入选加拿大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代表队,分别活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也就是说在进入大学之前,他已经获得了两个学科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五块奖牌(2G+2S+1B),这不就是我们大海捞针般的选拔寻找的“神童”吗?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蹦出来说了,“你们放走了神童!人家披着加拿大的国旗,作为老师你不觉得惭愧吗?”其实我更在意他父母的感受:)当然我也反思,我对他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选修课上(检索到以前post中有一条成禹童鞋的讯息,“插播广告:成禹同学是少年班我选修课里非常优秀的学生,近期也搭建了一个BBS,人气不是很旺,特为他宣传一下:)欢迎访问阳光学生论坛[?]”),印象中他计算机水平高,在同学中威望高,但并没有觉得多么出类拔萃,要知道每个年级的尖子常被大家熟知。上午我还特意问及他当年的班主任,刘利老师的评价是“表现聪明,成绩中上,解决问题思路独特且清晰。”
我也和少年班的姜平老师谈及此事,他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大意是不少好苗子为了适应现实的教育目标,必然要放弃很多。很奇怪作为金牌大国,我们怎么没有创造过这样的个人奇迹呢?(不过我们还是有年龄比较小的神仙[?])印象中刘杳(求师得论坛ID:liuyao芝加哥大学的北京男孩)和我提到美国的Reid Barton,连续四年获得IMO金牌,还有一届IOI金牌,而他却是个homeschooled。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机会的问题,比如我很看好的张天光同学[?],如果他获得了如此的平台...本以为就我们的乒乓球选手在国内压抑,放出去会大有作为,其实又有多少学生如果也有成童鞋的机会,虽未必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一定会有大的不同...
后来通过网络了解了下近况,"I'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at MIT with solid math and programming skills."本来有意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他最终选择了MIT,关键是就读CSAIL(MIT’s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读本科初就已经在google实习...他已经创造了奇迹,祝愿他能成就自己更大的辉煌~
P.S.在我检索的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网站中,IPhO\IChO,甚至IOI都没法和IMO的数据相比较,当然这离不开google的支持,IMO的所谓大数据正在形成,可以通过它看看不同国家参赛男女生的比例,国家发展状况和获奖状况的相关性等等...